Search

講道理並不能改變一個人,那什麼能?
|叢非從

如果一個人惹你生氣,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講道理並不能改變一個人,那什麼能?
|叢非從

如果一個人惹你生氣,有一個基礎的原因就是:他沒有按你說的、想的、要求的去做。也就是:你生氣,是因為他不符合你的期待。

生氣裏有個自戀的幻想:他應該按我期待的去改變。

然後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,有的人在生氣的時候會開啓講道理的模式。企圖用三寸不爛之舌,扭轉對方的意志和行為,讓對方改變。
比如說:
他這樣是不負責任的。
他這樣是會傷害我的。
他這樣是不道德的。
他這樣是不對的。
他這樣將來會完蛋的。
……

生氣時講道理的人的幻想就是:我只要證明我對了,他錯了,他就會妥協改變。

顯然這是很難的。難點有2個:

1.你講這些道理,很難讓他認同,也覺得自己錯了。
2.即使他知道自己錯了,也很難因為錯了而改。

為什麼講道理很難改變一個人呢?

因為道理是個偽裝。你真正想要的並不是誰對誰錯,而是誰讓誰舒服。如果他按你的道理來改,那結果就是:
他讓你更舒服了,他讓自己更不舒服了。

比如有同學說「我老公在家裡抽煙,我很生氣,我希望他不要在家裡抽煙,理由有對孩子身體不好,對他自己身體也不好」。有理有據,但換到感受的角度來說就是:

你不在家裡抽煙了,我就不焦慮了,也會感覺到被你重視和在乎了。

你不在家裡抽煙了,你自己會覺得不自由、不自在,會覺得被要求、被控制。

別人不改變,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對是錯,而是因為改變讓你舒服卻讓他不舒服。對於自己不舒服的事,即使錯了也不一定想改。所以你總在對錯的維度上較勁,沒有任何意義。

一個可以改變對方的動力就是真誠:我希望你做一些事,因為我希望你愛我。
而不是:我希望你做一些事,因為你是錯的。

短期關係中,你可以用指責的方式讓對方害怕而不得不向你妥協,你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對方無法反駁而妥協,但這都是我贏你輸的方式。長期關係,則只有一條出路:共贏。我讓你舒服,你讓我舒服。我滿足你,你滿足我。

講道理讓人不舒服。講道理只會讓人覺得被侵犯而更抵抗,很難導致一個人因為知道錯了而妥協。讓人滿足,則可以帶來別人讓你舒服。

那這就意味著,如果你想建立長期關係,你需要同時也做一些事讓對方舒服。

有的人覺得,很委屈,憑什麼,我才不要討好他。你不要討好他,那他為什麼要討好你呢?不要覺得他錯了啊、這不公平啊。你說錯了就是錯了嗎?錯了就應該討好你嗎?

也有人覺得,我讓他舒服過啊。別說「有過」,那是以前,你現在正在用憤怒、道理讓他不舒服,都抵消掉了。你的恩情還沒大到在此刻心甘情願忍受你的攻擊。

也有人覺得:我讓他舒服,他也不一定讓我舒服啊。那當然,盲目的付出會帶給人些許表面的舒服,並不一定能抵消得了為你妥協的犧牲。

真正讓人舒服的,不是你在現實上為他做了什麼,而是他的內心是否被看見。當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委屈、恐懼、脆弱被看見後,就會生出巨大的改變動力。那是很深的共情,你能走到對方內心深處去,他會願意為你做很多很大的改變。

每個人都是渴望被看見的。放下道理,真正去理解:他怎麼了呢?這就是共情的開始。共情,就是改善關係最好的方法。

共情是帶有消耗的。因此第一個問題你必須弄明白:

這段關係,你還想要嗎?

如果你不想要了,就別墨跡,趕緊離開。不著急離開,你也可以各種指責、講道理、冷漠,先把他折騰得很慘洩完憤再離開。

如果你磨磨唧唧不離開,說明你還想要。雖然你嘴上可能說「不想要了」,那可能只是煮熟的鴨子——嘴硬。

如果你對這段關係有留戀,你就可以嘗試著維護下。你要相信:使用共情,在關係裏帶給你的收益,遠大於你的付出。成年人的世界,除了用對錯去解決問題,還可以去權衡去解決:我想要什麼,我可以付出什麼,我願不願意。

至於怎麼去共情,就是看到他的脆弱。他是不會說的,這個得用心看。能自己說出來的脆弱,要麼內心強大,要麼就是在賣慘。真正的共情,就是替對方說出他說不出來的脆弱。

最簡單也最難的一步就是:別再講道理。閉上嘴,別人的聲音才能進來。

共情力的修煉,總共分2步:
安撫自己的受傷
理解對方的受傷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